看了這麼多各地的Pride照片,終於有人舉手發問這外國人不是應該都“毛茸茸“的問題了。

一般說來,men’s grooming的潮流大致跟幾年前大行其道的metrosexual有些關係 -- 依定義都會型男,即well-groomed、衣著整潔甚至是trendy、且甚至不在乎你是否誤會錯判他的性向的男人。套句Sex and The City裡的話就是那些在都會裡as the result of overexposure to fashion, exotic cuisine, musical theater, and antique furniture的男人。
或換言之,也就是那些Gay Straight Men -- Straight Men with a lot of good gay qualities (有很多gay特質的直男)。



Metrosexual公認的首要代表是女人為之瘋狂的英國足球員David Beckham,這位在足球場上奔馳的球員在球場外也是風騷不已,一下裸露上半身為雜誌拍封面,一下換個造型就讓整個歐洲甚至到全球跟進膜拜 -- 一直到現在你走在歐洲,那顆往中間高聳的貝克漢頭還不算過時,甚至到些gay party,你還是可以找到一票這樣的髮型。

儘管這過去一年以來,不時地看到媒體新聞報導唱衰這波由歐洲的貝克漢一直到美國的“Queer eyes for the straight guy“所帶領的metrosexual trend,甚至在前半年斷背山大紅後,媒體大唱“metrosexual已死“,認為metrosexual不過是由媒體主導卻沒有真正在市場上成為主流的媒體效應,且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個流行潮流“,然後“average Joe“跟“manly man“已經全面反攻。

只不過事實上,早在2003年New York Times雜誌發表那篇“Metrosexuals Come Out“文章之前,metrosexual一詞早就在英國媒體上使用了。甚至,metrosexual可以一直追溯回1994年在英國報紙The Independent發表文章的作家Mark Simpson討論的社會現狀文章;或如前述在1999年播出討論在曼哈噸趴趴走的Gay straight men。



在去年我在歐洲時,曾看到GQ的一篇文章,討論男人的Grooming。裡面甚至包括一小篇統計數字,講男人的除毛行為(如圖)。

可惜的是當初儲存圖檔時忘記給note記載當初是哪個地區的GQ文章(其實也頂多只可能是北美的或英國的,畢竟不懂其他的文字...),不過明顯地,54%的男人會整理(包括wax除毛)背上的毛;雖然有32%的男人不會動胸毛,但有45%的男人會把胸毛整理乾淨,甚至有23%的男人把胸毛通通除掉;另外有71%的男人會處理pubic area(注意不是public喔!),而會令你完全感到訝異的,78%的男人會整理他們的眉毛。


也所以,儘管有三流的記者如台灣的一週刊那樣隨便地採訪或問問家裡的寵物貓就發稿(也許是加菲貓吧!),隨隨便便地拿廣告商的新聞稿改改字就完成採訪報導了,事實上,metrosexual在我看來不但沒死,反而已經是演變成一種因為成為普遍現象反而大家不再說而變得讓這個名詞好像已經outdated了似的(當大家都是這樣的時候,又何須強調什麼誰是metrosexual?)。

只是有趣的是,這英文稱為grooming中文或許該翻譯成“理容(整理儀容)“的字眼裡,包括的項目從髮型到身上整理/整型多餘毛髮,以及各種修容與保養。
而其中的體毛整理顯然是跟進的比那些瓶瓶罐罐的購買與塗抹要來的快速也普遍;也所以大概,當我們的確在媒體上看到越來越多的manly man代言廣告時,好像以為那“幾乎要跟sissy gaymen劃上等號的metrosexual“已經是昨日黃花了。

五月Business Week有一篇文章“Metrosexuals: A Well-Groomed Market?“ (http://www.businessweek.com/innovate/content/may2006/id20060524_072797.htm)中提到大約只有不到20%的男人會買瓶瓶罐罐回家塗抹在臉上,大概可以解釋為何好像metrosexual真的只是一波媒體創造出來的風潮,卻實際上沒有造成市場效應(沒有化成真實的鈔票)。


只是事實是,這幾年下來的gaymen主流也並不是Queer eyes for the straight guy裡的那幾個阿花,“男人該有男人樣“的masculinity才是主流 -- 也所以到哪看都是一堆gym bunny。

也於是,媒體上見到的masculinity或manly man,不但沒有走回古早北美強調的勇猛男人或牛仔老鷹精神,還跟gaymen trend不謀而合:他們不但well-groomed、除好身上的毛髮、整好頭上的髮型、身材練得壯壯精實 -- 仍然是跟gaymen有點難以區分的metrosexual man,只不過,現在的流行風格跟再前兩年的風格有一點不同罷了。

之前同志達客已經介紹過的飛力浦在北美推出體毛電動刀 ( http://gaydoc.blogspirit.com/archive/2006/05/03/刮鬍刀-但不是要刮鬍子.html p.s 不過事實上這種產品北美是早就有了啦!飛力浦照理也不是第一次出才對。只不過飛力浦其實在加拿大品牌不強,其實市面上看到的產品種類非常少;而我們家的當然也就不是飛力浦牌的..總之因此不是很清楚產品資訊),而今年度吉利牌刮鬍刀推出新產品Fusion,刀背上就多了一面叫做personal trimmer blade的刀片,給男人修毛用(修但不刮,即是英文的trim,中文大概是“修短“吧!)(產品資訊http://www.gillettefusion.com/)。兩相對照,你大概不難發現這波men’s grooming的風潮其實不但沒死,事實上還是繼續在發燒著。

而說回來男人的保養用品,雖說不過20%不到的男人在使用skin care產品,L’Oreal從歐洲進攻美國的男人系列(men expert)保養品還是大有斬獲,且每年持續保持雙位數的成長。現在到底還有什麼產業可以讓你以兩位數年年成長呢?筆記型電腦?高科技手機3G產品或平面電視嗎?孩子快醒醒吧!



話說回來,如Business Week裡提到韓國男人有80%使用skin care產品,這跟我過去的dating經驗與朋友間的觀察也不謀而何:亞洲男人不介意在臉上塗塗抹抹,但卻不願意在身上整理毛髮;北美/西歐男人願意花時間在身上慢慢地trim他們的毛trim出好看好摸的型,卻比較不願意購買那些感覺很女性的產品在頭上或臉上作文章(這點當然不包括北美的gaymen -- 他們的瓶瓶罐罐才是有夠多!)。
當然,這除了文化上的認知有不同外,亞洲人本來毛量就少,或許也在亞洲人不除毛上多少有點關係。

當然again,除不除毛這男人的理容問題,另外跟觀念接受度也是相關的。所以除了Business Week的文章提到的年紀因素外,事實上地域也扮演著重要的要素,畢竟你要在美國倡導牛仔精神的中西部或是歐洲鄉間或東歐比較不開化的地區要那些男人刮刮身上的毛,他們可能會覺得像是去了毛的綿羊當場覺得羞澀不已,也覺得性感的表徵不見了(換句話說,就是停留在十年前的認知跟fashion模式)。


而說回亞洲人比較不除毛這點,在個人經驗與文化習慣的接受與影響下,以我個人而言其實算是比一般人認為亞洲人的natural smooth還要smooth,但身上smooth之餘卻又有了一雙很奇怪的飛毛腿(真是毛都不長在該長或希望長得地方...),所以其實定期trim腳毛免得像毛怪就變成了我固定的動作。

而pubic hair的個人理容其實也早就成為我每週一定會做的習慣procedure之一了。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毛量不多還需要整理?“,我會回答你“因為即使不多,也不能讓他長成一頭參差不齊的雜草叢“。

仔細trim過的體毛不但比較順(不管是看起來順眼還是摸起來比較順∼),套句Sex and The City某集Samantha替某男伴除完後男伴自己的感想:不但看起來比較sexy,視覺效果看來也比較好喔!!∼(if you know what I mean..: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snve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