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人,通常總覺得西方是開放的,或者,至少比亞洲開放一點點。但大家通常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個所謂的“西方“,其實包含範圍很廣,同時也絕對不是只要是白皮膚的種族或國家,就真的一定開放多少。
比方說,美國影集Will and Grace某次曾經拿義大利來開玩笑,說為什麼義大利的gay特別多,是因為“整個國家的形狀就像一個長馬靴了,出生在那邊的人還能不gay嗎?“
好笑且即使可能為真之餘,一般人不知道的,其實出生在義大利,或甚至擴及拉丁裔,如果你是gay,你的come out路程可能並不比亞洲人或中國人要來的簡單多少。
Mambo Italiano的故事打從一開始起,就說明了這點。
不管是因為信奉天主教的緣故還是什麼,對義大利裔的家庭,再也沒有比作兒子的跟父母come out說他是gay,來的更可怕的事。
作gay是會下地獄的,同時也是會被整個大家族甚至左鄰右社所不恥的。有了個gay兒子,父母永遠在親族面前抬不起頭來。
Mambo Italiano這部2003年出品的加拿大電影,故事圍繞在一個魁北克的義大利移民家庭,當從小就知道自己是gay的兒子,遇到年幼時心儀的玩伴而相戀後,一心想要“誠實作自己“向父母come out,最後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卻失去了男友的故事。
整片的步調輕鬆詼諧,從一開頭有著諷刺義大利家庭傳統、父母對待子女的管教方式、以及家裡諸如上述所說對一個義大利家庭來說再也沒有比兒子是gay更為恐怖的事的禁忌等等,比對“我的希臘婚禮“說對一個希臘家庭來說再也沒有女兒年過三十未嫁更糟糕的事一樣的笑點,把他看為同志版本的“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也不為過。
Mambo Italiano先諷刺完義大利裔家庭的玩笑後,再大開加拿大V.S美國的玩笑,做爸爸的說,從義大利移民過來後才發現原來有兩個美國,一個是真一個是假,假的那個,當然就是加拿大。玩笑還沒開完,連加拿大,都有真假兩個,真的那個是Ontario,假的那個是他們誤打誤撞移民的魁北克。
自己種族的禁忌(源頭的根)與自己定居生長的國家(也要把他當“根“嗎?)等背景的玩笑開夠後,當兩家家人發現自己兒子“搞gay“後,不相信之餘,還要堅持自己的兒子是那個“搞“對方兒子的那一邊,做爸爸的對兒子男友的媽媽說“I’m saying my son is BANGING your son!“,這種兒子當gay已經是大逆不道,已經是天打雷劈的噩耗了,再怎樣也要從中間取得“可以抬一點頭起來“的一點的人性,表露無遺。而因為突然來訪而撞見弟弟跟男友在上床的姊姊,以及兩個家庭發現自己的兒子們是gay後的反應,應該都會讓跟父母出櫃過的人有心有戚戚焉或似曾相似之感。
整片唯一的缺點,是男主角的macho男友因為受不了他為了追求誠實與自我而必須面對眾人以及自己的母親的壓力而“轉性“結婚去後,打hotline求助後竟然就此date起當初接他電話的那個義工,我只能說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gay了“!!
同志受不了壓力結婚,這沒什麼好特別的,但desperate到跟hotline的義工搭上線的安排,幾乎跟曠男怨女打0204或打線上交友1800服務專線問問題然後出來約會變男女朋友沒什麼兩樣,只有荒誕到過度浪漫或誇張的的日劇或台灣花系列,或將浪漫商業化至因為一只手套相識又刻意交換電話在紙鈔跟舊書上的好萊塢電影裡才會發生吧!
除此之外,中間標準穿插好萊塢式快節奏與及輕鬆幽默的劇本與對白設計,都讓Mambo Italiano有別於過去早期只存在於影展,哭得昏天搶地愛得死去活來,像是每一個gayman的年輕時期都是隨時可以準備割腕自殺或像是林黛玉般可以為花舉辦葬禮的慘綠少年,或每一個成年的gayman都是雖時可以準備舉槍自盡的憂鬱症病患,早一時期的gay片清一色地搶著發表有如藍宇、霸王別姬或、春光乍洩、自梳之類的可歌可泣故事,告訴世人我們都是活在陰溝裡的老鼠,或硬要觀眾看完電影留下那幾乎可以創作詩詞的悲情心情;不管是要特意營造“淡淡的憂愁“,還是“重重的悲哀“,這些導演與編劇功不可莫。
嚴格來說,有不少讓人感到矯情甚至到撒狗血地步的安排。
Manbo Italiano也不能稱為完美,卻比起一堆早期的同志影展片,要傳遞出非常多正面的訊息。雖然我並不知道他該有如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一樣在家庭革命後兩隻鴛鴦該結婚還怎樣才會讓我覺得是“落於好萊塢俗套但至少不是誇張又詭異的浪漫法“的聰明電影,但除去這一點小細節,加上男主角實在不怎麼帥之外,Manbo Italiano是你不該錯過的同志片。
Mambo Italiano的official website如下:
http://mamboitaliano.ca/
(內有電影預告片與其他劇情簡介)
- Dec 08 Thu 2005 06:50
西方的“喜宴“之一 Mambo Italiano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