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其實本來是已經沒有要來寫這一篇,不過回SM的留言已經回了一堆,也想想奧運已經結束好一陣子了,應該是已經稍微冷卻,比較不那麼激情了,就把那留言給轉過來,再來慢慢補寫/改寫的比較有系統、比較完整吧!!


如果你有注意奧運,我想你是不可能不注意到澳洲的跳水小將Matt Mitcham。不管是國內外媒體在稍早Mitcham出櫃時給予一點新聞篇幅,美國同志雜誌Advocate隨後馬上跟進直接壓賭將Mitcham放上奧運月的封面人物故事,除了雪梨睡魔SM都在奧運前就做出人物介紹故事或彙整Out Athlete等外,國外的gay blogs更幾乎是把Mitcham當作celebrity地在追星報導。

不過說真的,從一開始對Mitcham出櫃的報導就有不少錯誤的地方,撇開他對個人性向的開放跟受傷放棄運動再重回戰場上的堅持理所當然也絕絕對對帶給我們的啟發並值得我們敬佩、表揚、歌頌外,Mitcham不但不是澳洲第一個出櫃參加奧運的澳洲選手(SM的介紹文已經說到了,過去就有女同志為澳洲代表參賽,不過大概一來因為女同二來因為沒得獎牌自然沒人注意),更也不是第一個在參加賽事前就出櫃然後有獲獎牌的選手。
荷蘭游泳選手Johan Kenkhuis在四年前的雅典賽事時就出櫃了(當時24歲,銀牌),只是新聞沒這麼大而已(一來過去就有不少文章與媒體在陳述,在尤其是游泳類項目選手是同志,big deal?!p.s這大概就跟網壇女將出櫃很像吧!
二來Kenkhuis又是在同志權益早就受保障同志新聞見怪不怪等同家常便飯的荷蘭,自然沒有任何媒體在Kenkhuis的性向上大書特書。連國內新聞都沒起風暴,自然就更炒作不到國外去~ -->這是否可以看出一個國家開放程度在基本本質上就不同?)

也如果要再說Mitcham是唯一出賽前就出櫃、然後一舉摘金的選手,也同樣的仍是個錯誤,因為最起碼的,所有今年其餘的摘金出櫃女同志選手也都“至少“地可以去共同分享這個頭銜

所以簡單的說,套句最近台灣媒體超愛的第一口頭禪,整個對於Mitcham的瘋跟執著根本就是“太.超.過.了“! 這一來當然跟Mitcham的年輕可愛有關,二來資訊錯誤(即Mitcham was hardly #1(first) of any titles.. #1 out athlete, #1 gold medalist or blah..!)所意外造成的盲目與過度偶像崇拜,以及多數圈內人不管是因為在大環境下欠缺信心或如何而覺得急需一個role model的心態有關。 而這其實還可以繼續探討很多,從advocate把Mitcham當封面開始其實就聽到很多女同志覺得世界上十人出櫃參賽奧運結果“光環“或整個的focus都在那唯一的男同志身上的不滿聲音,另外不難看到整個這個圈子的問題(另譬如前述,明明過去澳洲就已經有已出櫃參賽選手,卻因為是女同志沒人理而錯誤地把頭銜封給了Mitcham。)。 而另外有趣的,的確是out and proud的運動員Mitcham自己也不只一次的表示,希望自己將來被提及的時候是那位偉大的運動家、那位奧運選手、那位金牌得者,而不是在他的性向上作文章。 而這,才是真正對性向不介意而把他當成你問我吃飽沒我回答吃飽了之天經地義的自然問題的out與proud -- proud、沒有隱瞞,但不是flaunt。

NBC在事前跟著澳洲媒體在Mitcham出櫃時跟著小花邊的報導了一下,在真正比賽反敗大復活時把報導重點放在比賽放在最後兩跳的完美等,其實才是真正的專業。新聞報導不是Mitcham的年輕肌肉、不是貌美可愛,或不是怎樣艘包的整理頭髮或跟鏡頭飛吻,畢竟新聞不是部落格,更不該像國內沒有專業水準的新聞一樣像追著花邊的發表些不是新聞的新聞。 而就像今天我們覺得強調女權平等不須特別強調“女男“平等或要特別在行業別前加成功“女“律師、“女“醫生一樣,今天在報導運動員摘金時,又為何需要特別說Out Diver Mitcham如何如何?

同樣的,今天如果說在報導異性戀選手沒有需要特別大書或在人家跑步到終點跟教練或老婆相擁或相吻然後現在轉播旁白需要特別八卦地說這個賽跑選手去年才跟他老婆愛情長跑八年結婚,那麼我說今天在報導Mitcham時就不用特別提到或特別拍攝。

今天唯一讓Mitcham站在媽媽跟男友身邊接受訪問的媒體來自澳洲,同時那也比較像是嚴肅報導外的八卦花邊性報導,NBC一個外國媒體自然也不需要去報導(一節新聞美國跟台灣一樣不過三十分鐘,是有多少美國時間做這類的interview?) 今天加拿大媒體甚至有Mitcham的英法訪問,但我的印象裡也至始至終沒去問什麼跟出櫃有關的問題。(我想如同Kenkhuis的國家荷蘭一樣,對於這司空見慣且被認定是個人的私領域,真的是沒什麼好報導的!)


而在NBC轉播時負責解說的Cynthia Potter跟NBC體育轉播員Ted Robinson都在當時發表"
Matt Mitcham has done something that nobody in the world though anybody could do."以及"He’s stunned a country. He’s silenced the water cube."等"專業、且是針對體育"的激賞評論。而日後不論新聞或網站的平面新聞報導都專注於Mitcham終結大陸八金霸業希望以及Mitcham最後幾乎完美的逆轉一跳。

說實話,我還真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得道歉。覺得在一個外國媒體,其實每天報導自己國家選手摘金等重要新聞都報不完的情況下,認為Mitcham沒有得到他該有的coverage或是"背景故事"甚至"come out與奮鬥的心路歷程"介紹的人,說實話地,需要get a life!
畢竟想想,這不是真的一項該國人民(aka:美國)特別在乎或強調的體育賽事項目(其實嚴格說來跳水基本上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真正在focus的運動項目),而Mitcham也不是一位美國選手(所以個人覺得沒有如澳洲媒體特別讓Mitcham與媽媽跟男友排排站來個專訪也沒有什麼不對),如果其他中國前七金選手獲得的也都是平實沒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報導(沒有特別專訪心路歷程、訓練過程、沒有特別強調"straight女"、"異性戀女選手"郭晶晶),那NBC又是要對Mitcham有怎樣的報導才叫做該有的coverage?(得來個Mitcham向攝影機飛吻的慢動作或跳水前後整理頭髮然後眉批"這就是我們出櫃又驕傲"的"男同志"體育選手Mitcham-->自己一面講都覺得這根本就是台灣東森式的報導方法~;還是得在賽後跟男友一起接受訪問說"聽說當初你離開體壇時遇到男友,所以是男友的鼓勵讓你重返跳水嗎?"甚至追加"對你來說媽媽跟男友誰對你來說重要?",最後在結束前再捕個問題:"你已經成為同志界的小偶像,本月你登上我們國家最受歡迎的同志雜誌封面,什麼時候可能來Weho或登
Janice Dickinson Modeling Agency"?!)


那其實也完全不是在對自己性向像是喝水吃飯一樣的自然心面對的
Mitcham本人所希望的。更完完全全地可以看出在這"I kissed a girl"的年輕一輩人的心態想法與這個世界與社會上其他年齡層的人的基本不同處。Mitcham從頭到尾並沒有希望自己被後人指稱為"那個出櫃的同性戀運動員"哪!!

我說Bravo Lauren Meece說出Olympics are not the place for gay politic這樣的話,因為奧運的確本來就不是這樣的地方!

[後註]
想想還是得追加幾個特別註解:

1. 我覺得撇開Mitcham個人的努力以及對性向甚至到對政治毫不吝嗇不保留表達自己意見之敬意與崇拜之外,對於這波已經追到甚至去翻出"Out & Proud"的馬修小時候究竟有沒有交過女朋友並追擊過去公開亮相露一半臉的圖片究竟是否是小馬修,甚至開始探討究竟馬修是啥時知道自己是gay又是啥時肯誠懇的面對自己的追問之偶像追星,完完全全是那句經典名言"太超過了"的最佳代表作~

2. 嚴格說來奧運10M Final的Mitcham穩定性非常低,這從前四跳起起伏伏的表現可以看出來。也同時個人覺得雖然我對中國大陸並沒什麼特殊好感,平心而論大陸的失金是失的相當倒楣,同時以一致性來說大陸的呂拿金牌其實是比較實至名歸的。 -- 別訝異,以馬修的可愛跟同志身分我在看實況轉播看到他落後然後追到第二又跌至第四然後再回到第二的時候也是緊張又激動的,而最後破記錄高分的一跳分數揭曉後也是跟各位一樣地又叫又跳 -- 但這無阻於冷靜後重看比賽真正理智的平心評論。 -- 同時那最後一跳是否真的那樣完美地值得拿那個分數,憑良心說非真正專業的我們其實也挺難評斷。畢竟看跳水看這麼久老實說即使每每在那邊聽播報員解釋這邊轉超過了那邊沒有好角度又腳是有或沒有打平等,絕大多數的我們也都是外行人看門道。-- 而另一方面說來裁判在沒有高科技攝影輔助無法慢動作細看的情況下其實也就如播報員說得一樣,很多時候有些你只有在慢動作才會抓到的小細節裁判並沒辦法看到,也同時另外在難度係數較高的動作時給分的也就會寬的多。 所以我想說的是,那一跳的好是沒有人敢否定,但一跳跳的好可拿100或110其實之間的運氣也挺重要,只要一個裁判少給了0.5,今天的結果其實就不同。
而這另外大概是可以回到我想說的,或給個總結,個人覺得對Mitcham尤其感到真正佩服或值得表揚激賞的,其實並不真的在那塊金牌。今天他得到銀牌我對他的感覺也並不會有所改變。-- 不論是那過去因個人身體狀況或心裡狀況站別跑道後再克服問題重新開始的努力,以及,如前所說比賽的不穩定性,卻更顯出這個運動員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毅力,那才是真正值得不管是球員自己驕傲或是大家尊敬的哪! 今天愛看網球的朋友可能更能relate我說的話,有多少球員是在第一盤或在賽局有點落後之後就不耐然後失誤更多或整個放棄的?網球選手的不耐跟摔拍、沒教養等都是我們常看到的,跳水一次不過六跳跳完也才沒多少時間,可是其中的體力付出跟耐力以及心裡上的平衡也跟網球一樣都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美國參賽的小將第一跳其實就註定連塊牌都沒有了,卻在後面一跳比一跳好,最後一跳分數甚至是六跳中最好的,個人是覺得其運動家精神也該被表揚(同時雖然他只有十六歲,看他接受專訪時覺得要不是自己人也有點難啦!:p 畢竟十六歲了還有童音,動作舉止也實在是很gay。--> 另外再度地回應前面說的,"在游泳類項目有男同志選手,big deal?!"也是一般公認的~p.s換言之這些領域也是選手們比較容易或可以覺得比較comfortable出櫃的)

而性向之出不出櫃,在Mitcham如文中所述把性向當成呼吸一樣自然來處理、這種"新Out & Proud"的新一輩年輕人定義(即認同we're what we are,但跟老一輩的出櫃人不一樣,認為性向是私領域所以不需特別強調),或許才是我們另外該想一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snve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