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要re-visit drag queen等話題已有多時,一方面覺得越寫越長最後想拆開變成電影篇跟後面延續討論篇,一方面,雖然機會實在不大,卻多少有點寄望演出drag queen Lola的英籍演員Chiwetel Ejiofor有機會摘下金球獎。
不過或許是其實電影早已上演已經冷到無法爆冷,所以這個小希望並沒有成真。

廢話不說,今天先來談上半篇“電影篇“,介紹一下這部感覺實在是沒有受到任何注意的電影“Kinky Boots“。


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喜歡英國人,英國人給我的冷酷的距離感,以及其過度刻意的禮儀反成做作甚至是有點虛偽的“紳士“態度,總更讓我覺得跟英國人難以交心拉近距離。

但奇怪的,我的心總是有個特別的位置留給英國的文化或文物,大概除了臭名遠播的英國食物以外(除了被世人嘲笑的fish and chips或牧羊人派外英國還有什麼呢?:p),從古典小說到現代電影、音樂與小說還有電視,不得不讓人佩服英國人的創意、幽默、以及豐富與多元性。某個程度我總覺得保守拘謹的英國人,大概都把自己想的卻不敢說不敢真的做的,通通都寄情於這些小說作品或音樂創作了吧!
以小說來舉例,英國小說文學可以從珍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等作品,到科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再到如BJ的單身日記、Sophie Kinsella (Madeleine Wickham)的Shopaholic系列、Mike Gayle的Mr. Commitment與My Legendary Girlfriend等等,再到全世界賣翻的哈利波特,你真的無法不佩服英國人在歐陸一片枯燥冷僻總是叫人喘不過氣來的題材之下可以如此地突出、如此地有趣且如此地多元。

這其中我最喜歡英國人的小品,不管是小說本身或改編的電視電影,總是能在輕鬆下有笑有淚,讓人沒有負擔中又得到了很多收穫或心得。

Kinky Boots就是一部這樣的標準英國小品,該片是由“Calendar Girls“的製作群在“Calendar Girls“大賣後(主要演員為剛在金球獎連風光上兩次台領獎的Helen Mirren),再度由真人真事改編上大螢幕的片子。(Calendar Girls在上次“Calendar Boys“文章中有稍微提到,內容是一個小鎮的婦女協會為了charity並為了紀念某個會員剛死去的丈夫而決定拍攝如昨日黃花的老女人的裸體寫真月曆的真人真事電影。)

Kinky Boots電影的故事大要大概是主角Charlie本來在未婚妻的慫恿下離開父親於小鎮的工廠到外闖蕩,不料才剛起步,父親便猝逝撒手歸西,逼的Charlie不得不回到工廠接手這其實父親早就想要變賣收手關廠的昨日黃花皮革生意。在到處跟人低頭求商場販賣自家工廠皮鞋四處碰壁又迫不得開始lay off員工時,因緣際會下Charlie在街頭看到壯漢包圍一位女性而上前搭救,只是沒想到這位女性不但是一個“他“,且Charlie還在上前搭救中被這位drag queen Lola的皮包給打暈。在認識了這位從小就愛穿女鞋還被父親嚴厲斥責而長大後專業當drag queen的Simon/Lola後,也因穿女裝女鞋而總是踩壞高跟鞋鞋跟的Lola而獲得了拯救自己工廠的solution,開始為Drag Queen(男人)量身定做並設計可以支撐男人身體重量的真皮手工皮靴。

整部電影在故事上的鋪陳,事實上也就如“Calendar Girls“一樣,可以說是中間你都猜的到結果的平凡故事,但你卻還是被那中間的小橋段以及幽默對白而感到會心的一笑或甚至感到感動,也所以值回票價。


裡面我想最讓人感觸良深的幾段大概就是Lola在前往小鎮幫Charlie設計皮靴時遇上工人的百般嘲弄到因氣不過而跟粗工Don比腕力,卻在最後一刻放手讓給贏了。而當Don在事後問Lola“為何中途突然停止施力放棄?“,Lola回答:“因為我知道不被人尊重甚至瞧不起的感覺是什麼,我不希望那樣的感覺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也因為這樣,最後當工廠處於危機時,Don才反過來招集所有工廠人員齊心齊力趕工完成Charlie要前往米蘭參展的皮靴成品。


另外,從小就愛穿紅色女鞋的Lola因為被父親的態度影響(或這個世界的價值觀),也可以看出他自己在面對自己的“不男不女“或“介於男女之間“的定位也其實有無措感與心裡上的不安感。

如有一幕是Lola被嘲弄後決定改以男性原貌進入工廠,卻在仍受異樣眼光也同時像是脫掉自己的女裝後反而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受傷害地把自己關在廁所不願意出來,並對Charlie嘆氣自己“穿上女裝上妝時可以面對數百個人又唱又跳,但穿回自己的服裝一身牛仔褲便衣時,卻竟然不知如何自處,也甚至連面對別人的眼光說聲hello問好都說不出來“。


我唯一不喜歡整片的地方大概在最後結尾之前,因為我並不大能理解劇本的安排並也覺得有點牽強 -- Charlie在發現未婚妻偷情後把氣出在Lola身上對他的“變裝“語出污辱,要求Lola不要到哪都穿女裝、一副drag queen樣到處讓人指指點點(讓他覺得丟臉)。
(畢竟未婚妻偷情即使要發洩,到pick on Lola的服裝與言行好像中間沒有什麼很大的連結關係)

這安排當然略顯故意,也因為這樣,到最後在米蘭伸展台上Charlie面對整間公司寄望未來唯一翻身機會的米蘭服裝(鞋子設計)秀卻沒有“模特兒“把鞋子穿上伸展台上,最後只得硬著頭皮自己上場。
結果一穿上女靴才發現原來要穿女靴還並不容易,當場在伸展台上摔個狗吃屎...。 -- 至此Charlie才發現,當你自己有一天必須穿別人的鞋子時,你才知道穿別人鞋子走路有多麼困難。

電影最後當然是圓滿結束,Lola收到服裝秀前晚Charlie的致歉電話而還是帶著一群“姊妹們“飛到了米蘭演出人妖drag queen show,而Charlie那通致歉電話裡說其實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半個男人(有點忘記原文怎麼說的,畢竟電影看得時間有點久了,不過大概意思是這樣吧∼),使得那段吵架翻臉的橋段雖然設計的有點刻意,卻也因為這段發人深省的話而讓人覺得還算是可以接受。


一直以來有關變性人或drag queen為主軸的電影(或主流市場的電影)說實在不多,充其量是如以前在同志電影與話題還沒真正上台面上時,在許多電影或電視裡面只安插一小個花邊角色帶過而已(之前有這樣當主軸的大概只有“沙漠妖姬“吧?)。也所以,Kinky Boots這樣題材的電影其實挺難得,尤其又算是主流的製片公司與製作群,在這點上比起其實是同一時期的電影“Transamerica“感覺上更讓人激賞(以主流公司願意提供資金與資源開拍這點上..)。而前面提到的幾段的twist,雖然有些刻意,卻也算是增加了該片想表達的概念以及其電影的深度。

也所以有些時候,其實我更appreicate這類的商業製作。比起傳統的小成本製片藝術性質或小眾性質為主的同志電影,這類的電影不但更audience-friendly,可望/可能引起的效應與激起的影響也還更大一點。就如同,之前介紹過才剛奪得電視喜劇類最佳影集跟最佳女主角大獎的ABC當紅影集Ugly Betty裡面的同志助理角色以及同志侄子角色一樣。

如果你錯過了前面的幾篇Ugly Betty的介紹,不妨回頭去翻出來讀一下,另外也同時推薦之前寫的電視電影“Wedding Wars“。
我是打從心底地認為這類“商業性質“的“同志(或相關議題)電影“,其實對深入社會大眾人心與長遠來說對同志態度與同志權益,要遠遠遠遠的勝過那些永遠無法排上大戲院也永遠出DVD還是只有GLBT族群會買也同時還是無法讓製片公司跟導演回本的藝術電影。

而另一方面,對於本想藉由這樣的drag queen與變裝話題來revisit所謂娘不娘或sissy queen以及straight-acting的討論,就待下一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nvenus 的頭像
    marsnvenus

    火星與金星的連線

    marsnve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