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之前寫了一篇長文講述Gay Music跟Gay Dance和一般的straight (Rave) )party從音樂性上的緣起與本質性有什麼不同,今天來稍微講一下這英文是Circuit Party的同志大型舞會以及記錄電影“When Boys Fly“。
Circuit Party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回1970年末期,一個紐約的club以“Weekend Get-away“的構想出發設計出一個月一次的大型馬拉松舞會,並向世界招手。而另一個在Columbus (在Ohio州的大城市,最有名的應該是他那全美排名很好的州立大學跟其大學城),開始用紅色當作舞會主題,而這個因此被人稱為“Red Party“的Circuit Event實在太轟動了,在北美各地紛紛如雨後春筍出來的gay party,也都用顏色來取名(如東西兩岸一年各一次的“White Party“、加拿大Montreal的“Black & Blue“)。而首要發起的Red Party一連舉辦了25年,直到創辦/發起人Corbett Reynolds去世為止。
而一般來說除了音樂的本質性上跟Rave Party很不相同外,Circuit Party的主辦單位事實上都比Rave Party有規模有組織;party promoter跟大型GLBT非營利組織一起合作,再把營利均分回饋到GLBT community是很常見的情況(另一個理由後面會提到)。也同時,Circuit Party吸引到的年齡層與地域性也更廣。Rave Party的舞客通常為local年輕人(之前提到緣起有說過Rave Party起因為歐陸經濟不景氣,失業/看不到未來/根本沒有未來的年輕人投身於徹夜的party),Circuit Party則通常招引來的out of towner要比local的人更多(且更世界性),也甚至,有些舞客會有“遊牧民族“ -- 從一個circuit party追到另一個circuit party的情況發生。(譬如住在L.A.的人到Palm Springs參加上半年的White Party,飛到東岸Miami參加下年度的White Party,或甚至到Montreal參加Black & Blue,另外再到澳洲參加Mardi Gras)。
北美同志族群多視這些Circuit Party是GLBT community內的盛事,同時更是一種自我認同自我肯定與鼓舞的一個經驗。回想看看十年甚至二十年起,尤其住在廣大北美零星小市鎮鄉村的同志們,可以第一次在同一個場地見到這樣多自己的同類人,那樣的興奮感跟“自己原來不是孤獨或是特例“的同才儕認同感,會有多麼強烈!
我看過不少同志書籍到blog作者描述自己第一次參加大型circuit party的經驗,用一句話來做總結的話大概就是“I’m FINALLY home!“
畢竟在過去,甚至在自己真實世界的家裡面都無法對自己家人揭開面具地表露自己,在大型舞會上,卻可以完全無憂無慮不需要考慮東考慮西地做自己。而見到這麼多來自各地的同路人,真的會讓你覺得“I’m not alone!“,甚至覺得不管膚色種族,We ARE family!
這也大概是為什麼Circuit Party可以一辦各地紛紛響應且一路走來到今天的原因。
當然另一方面,因時代的變遷,其實要遇到各地的gaymen已經不再那樣困難,現在已經不是在現實世界中大家仍然必須裝straight、沒人敢出櫃、各自覺得像是沙漠中孤單的駱駝需要成立地下社團什麼同志友好會或是gay chat的年代了,而這些十年二十年前的party goers其實現在也已經慢慢年邁也不再那麼會到處“爬爬走“了!所以自2000年初起,各地的Circuit Party人潮都有明顯銳減的跡象,比方在多倫多的local雜誌一直有在討論party舞場的式微以及promoters該如何來“復興“。印象中2002或2003左右的Gay Pride Ball人潮達到極點,超過五千人參與盛況看80年代的Teen Pop皇后Debbie Gibson演出,以及多倫多的Drag Queen女王蜂吊鋼絲搏命演出sound light show。不過到了過去兩年卻都只有大概2500人之譜。
但也同時,當各地Circuit Party似乎在降溫的同時,在美國Orlando狄斯奈樂園舉辦的One Mighty Weekend (和Gay Day Disney,整天Disney把小朋友跟family遊客通通趕出去,就專為gays而開!)以及加拿大Montreal的Black & Blue還是持續走強,甚至有一年熱過一年的趨勢。(還記得介紹DJ Tony Moran時有放他在Orlando Gay Day Disney的影片嗎?過去也稍微介紹/提及過在Montreal的“奧林匹克公園“舉辦的年度盛事。)
一般來說這些大型的Circuit Event是由幾個Circuit Party馬拉松串場組成,行程可能由中午的Pool Party開始,到五點後由所謂的T-Dance接手,然後到十點至隔天六點是main event,結束後則換”After-Party”直到中午為止(然後又開始Pool Party循環)。
也所以通常要參加Circuit Party,不但財力要夠,體力也要夠!
也因此,Circuit Party當然地就成為要high要維持體力的藥物濫用以及濫用完因為太high而失去判斷力下造成的大量unsafe sex的發生場所。
有的人從這個角度認為這些大型的Circuit Party都很淫蕩,甚至是愛滋病HIV擴散的大元兇,不過GLBT社群也因這樣的理由,加上“在過去你還能上哪找到這樣的機會跟這樣多的gaymen宣教“的社會背景下,認為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宣教場所。於是不管是防範愛滋病團體或要照顧愛滋病的義工團隊,或是反毒的組織,無不直接跟這些大型Circuit Party合作,包括到處散發的保險套以及毒品認識小手冊或甚至設立義工攤位以及醫療服務(包括驗病以及諮詢,當然還有救護車的支援)。
也所以說Circuit Party因他的特殊性與文化性,的確造就了正反兩面極不相同的爭議性評價。
2002年出品的紀錄片電影When Boys Fly即在講述Circuit Party文化(不知道這跟台灣的術語“趴場“是否一樣,或其實所謂的趴場指的僅是sex party??),影片主軸在幾個年輕人身上,並從參加party之前的心情(專訪,記得這是一部紀錄片!),一直到中間參加Party才不到三十分鐘就有人被送上救護車進急診室(藥物濫用),再到party後每個人的想法與個人後來的發展。
嚴格來說這部紀錄片僅僅很表面的帶到drug use跟casual sex以及一些gay community存在的特殊現象(其實也可以歸類到casual sex的大帽子下,不過比較是很久以前寫過的文章“I’m single, in this zip code!“之類的現象,或是couples到這種場合去找3some或各玩各的再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地一起回家等)。
不過即使是還停留在相當表層的探討,卻也夠震撼了 -- 不管是對沒參加過circuit party的人,是對circuit boys,或是對這些特殊文化有意見的人(不管意見是支持或反對)。
紀錄片本身的資料是62分鐘,我從沒租過DVD來看(本身對紀錄片是相當的沒有興趣),但卻曾經意外地在網路上看到這個版本,看完後覺得挺震撼有相當的感觸也就一直存在電腦裡,有興趣的歡迎去下載來看看這支20分鐘的簡短版本的影片!
下載網址:
http://www.sendspace.com/file/7r33al
原本的電影官方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tFbHHZwEA
對Circuit Party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下面幾個網站:
http://www.circuitnoize.com/frames.html
http://www.justcircuit.com/
http://www.partyfinder.com/
http://www.partylist.com/
http://www.boyscape.com/
寫在最後:
有時當人家問我是不是circuit boy我都不知道該說是還是不是。廣義地說我當然是,不過狹義地來說那些真正被稱為大型Circuit Party Event且有如文中提到的馬拉松party(如White Party、Black & Blue通常是星期四持續到週日),其實到目前為止我是一個也沒有去過。所以只能說從還在台灣時從大學的迎新舞會跟椰林舞會當舞棍起到現在,我是絕絕對對的party-goer。
想想來到加拿大至今竟然還沒有一年到Montreal親身體驗Black & Blue的盛況,連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想想我是會從台灣飛到Time Sqaure去參與跨年倒數或到愛丁堡參加新年street party、愛湊熱鬧且人越多越人來瘋也natural high的人,怎麼可能連gay party的幾大指標竟然都沒參與過)
本來希望把“參與一場大型Circuit Party“當作30歲年度該完成的大事的願望,看來是就像想去希臘跟莫斯科一趟的願望一樣,又要遞延了!
- Jan 15 Mon 2007 01:34
Circuit Party & When Boys Fly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